李斯特:

演奏會用練習曲之

悲嘆

如果說帕格尼尼是小提琴天才演奏家,那麼鋼琴的天才演奏家就是李斯特了。李斯特不僅有優異的演奏才能,作曲才能也很高,留下許多優秀的作品。
李斯特於一八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在匈牙利雷定,父親是愛好音樂的貴族艾斯塔哈基親王的土地管理員,而父母都是德國人。年幼時體弱的李斯特,整天在家裡彈鋼琴玩。六歲才正式開始學習,進步神速,七歲就在演奏會上登台,九歲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在維也納期間,拜貝多芬的弟子卡爾,徹爾尼(1791—1857,就是徹爾尼練習曲集的作者)為師,接受鋼琴的指導,也隨曾教過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沙利耶里(1750—1825)學習作曲。
十一歲時在維也納舉行演奏會,師爺貝多芬也前來聆聽。當少年李斯特那無比精彩的演奏告畢,貝多芬便走到舞台吻他的額頭,祝福李斯特。
一八二三年,雙親為了讓李斯特進入巴黎音樂院就讀,舉家遷居 巴黎。未料,當時的院長凱魯畢尼卻以不收外國人為理由拒絕他的入學。無計可施的李斯特,只好隨個別教授學習作曲。次年在巴黎歌劇院舉行演奏會,而且大獲成功。
李斯特的聲望與日俱增,開始應邀到歐洲各地旅行演奏,十五歲時父親去世,自此獨自在巴黎謀生。李斯特在巴黎的社交界,跟許多文學家和博學之士交往,爾果和
拉馬丁等人,把他引導到浪漫文學的天地裡,他自己也博覽文學著作和宗教書籍,加深涵養。
有時,也曾聆賞自遼士的「幻想交響曲」,或是巴加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會。像這樣,在巴黎的生活是多采多姿的,充滿活力的,這些體驗也影響到他自己的作品。
起初李斯特的作品,幾乎全是鋼琴曲,後來擔任威瑪宮廷樂長,開始活躍於指揮以後,也從事管弦樂曲的作曲。
有一段時間,進入羅馬的某一修道院,這時也寫了一些宗教神劇和彌撒曲,再回到威瑪後的晚年,則熱心指導年輕的音樂家們。現在的威瑪,闢有一個李斯特博物館。
一八八六年,在旅行中途,李斯特在德國拜魯特結束他光輝、榮耀的一生,享年七十四歲。

嘆息 ~自三首演奏會用練習曲
一八四五年,李斯特燦爛的演奏活動寫下終止符後,定居威瑪,擔任該地的宮廷樂長,開始他的作曲生涯。三首「演奏會用練習曲」是這時期的作品,大約寫作於一八四八年前後,次年由季特納出版時,雖然記有上述的標題,但後來在法國出版時,則改題為「三首詩的隨想曲」,而且各曲都有自己的曲題,降A大調第一號是「悲傷」、F小調第二號是「輕快」,而這首降D大調第三號是「嘆息」。
這首「嘆息」由於被取用作李斯特傳電影「一曲相思未了情」的主題,而馳名全世。此曲在纖細的琶音彩飾下,由左右手交替彈出的旋律,發揮出極偽精彩的效果,情調是何等悲切,扣人心弦。
首頁 | 每月一曲 | 關於站長 | 吟詩樂坊 | 酷站連結 | 問題解答 
留言看板 | 音樂報報 | 教會音樂 | 童言童語 | 老爸隨筆 | English

Copyright © 2003 www.leestud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