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威爾:波烈露 |
是否覺得這個月的曲子,有點似曾相識呀?對啦!就是「戰火浮生錄」中的電影主題曲。此曲仔細一聽,不難發現其作曲家只用了一種節奏及旋律。但是卻是那麼的感動人心,耐人尋味。
概 說 「波烈露」是拉威爾所寫的第五首,也是最後一首舞劇音樂,同時也是位在五十三歲時所寫的最後一首純管弦樂曲(協奏曲除外)。 拉威爾於一九二八年年初,前往美國旅行,行前受到住在巴黎的俄國著名舞蹈家伊達.盧賓斯坦夫人(她曾請託許多位一流作曲家為她作曲)之請求而寫舞劇曲。四月歸國後,拉威爾便開始作曲,是年秋天上演,便是此首「波烈羅」 。起初他曾打算取阿爾貝尼斯(Isaac Albbeniz, 1860-1909)的鋼琴曲集「伊貝里亞」中的一首改編成管弦樂曲。但是由於「伊貝里亞」的管弦樂只有當時西班牙著名的指揮家亞伯斯才能演出,拉威爾不得不變更這個計劃。然而此時,他已經考慮到要將他所喜愛的西班牙趣味再度發揮。 此曲的種類並非屬於波烈羅舞曲,而和「圓舞曲」的情形相同,乃採用「波烈羅』做為曲名而已。其理由是因為速度乃根據西班牙民俗舞曲,非常地緩慢,而且有雙倍長的節奏。 此舞劇的舞台背景為西班牙的小酒館。舞台深處,靠近牆壁的地方有一群人圍著桌子飲酒談話。正中央擺著一張大抬子,上面有一名舞女在踢腳暖身。起初這名女郎還跳得蠻高雅的,熟練了之後便開始激烈地反覆,但是她的動作並未引起喝酒者的注意。舞蹈繼續進行,他們終於開始傾聽,眼睛炯炯有光起來。節奏的反覆扣住了他們的心弦,於是一個個站起來走近大抬子,團團圍住。他們不期然地跟著抬子上的女郎一超狂熱地舞之蹈之,不久便形成高潮。 此舞曲具有以下幾個十分特殊且為獨創性的要素: 此曲由盧賓斯坦夫人在歌劇院初演時,便博得滿堂的喝采,一舉成功。拉威爾卻說在「星期日的演奏會」一定不會成功,朋友們也認為如此,然而不僅
「星期日的演奏會」,甚至於在全世界也獲得相當的好評,且成為風靡世界音樂。 關于此曲,拉威爾曾經說:「我寫這首曲子,並非全然是繪畫性質,而是意圖以節奏的反覆為主。」也就是說,不光只有繪畫的意味,而更有見到色彩美麗的圖畫所產生的美感。故而對拉威爾而言.所謂西班牙色彩和異國情調和熱情並不成問題,節奏的連綿、反覆、持續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就舞曲中最重要的要素是節奏這一點來考慮,不能不說拉威爾的意圖是正確而絕對的。 曲子從開始到最後都是由始終不變的節奏構成,這種出乎意外的手法,可以說是拉威爾之獨創,但為了表現組合的效果,而他所凝聚的全部功夫,也可以說是一種獨創性。為什麼呢?第一,波烈羅舞曲的速度加倍延長。第二,全曲只有由一個漸強所形成。亦即普通的波烈羅舞曲速度很快,令人有很煩躁的感覺,到處都有力度的變化也容易造成同樣的缺點,不能產生舒暢而悠然自得的效果。他以同樣旋律來反覆,正是也能夠令人有悠然自得的效果。 大多數的人聽到此首「波烈羅」,都會被其優美的旋律所吸引,也會被其反覆所迷住,這一點也發揮了拉威爾讓人出乎意外的巧妙意念。每兩次反覆時主題與其應答之間,每次都夾著二小節沒有旋律的伴奏,在這二小節之間,讓人有期待其次要出現的旋律的念頭,使得提高了再次反覆旋律的魅力。 此曲前半的旋律都是獨奏或齊奏,這也是另一種獨創性。同樣的旋律每一次改變音色而出現,給予此曲更增添了吸引力,這點儘管拉威爾沒有繪畫性的意圖,仍然十分迷人。用兩種至五種樂器的齊奏,以造成音色的變化,這種拉威爾獨創的最佳效果,正是他獲得「管弦樂法魔術師」美譽之由來。此曲後半的平行和弦,開始時色彩極淡,然後慢慢增加色彩,不但與悠然自得的節奏之連續很調和,就是和緩緩加大的漸強所造成的效果也很調和。 在奏某部份節奏之前,樂器一定會先奏旋律,這裡所隱藏的創意不是一般人所能明瞭的,越研究總譜,越能看出隱藏在其中而表面沒有出現的巧妙構想。非常重視「過去沒有人試驗過的」的獨創性的拉威爾,經常提起理想形式唯一的試驗便是興趣的連續,他的本領便在於否定圖畫性下所隱藏的非常有趣味的東西,在此處我們可以看到諷刺家拉威爾的用意。他陶醉於這種極巧緻的趣味中,羅蘭一馬紐爾認為:這種作法好像天才兒童在做遊戲,很少指揮自己的曲子的拉威爾,卻經常指揮這首曲子。 作曲經過
前衛性舞蹈家伊姐,盧宵斯坦(Ida Ruhinsrein 1888--1960),由於對於西班牙風味的舞蹈很感興趣,所以拜託拉威爾把阿爾貝尼斯(lsaac
Albeniz,1860一l909)的「伊貝里亞」改編為管弦樂曲,奈何早已有阿波斯(Fernendez
Arbos, 1863--1939)改編曲,以致無法獲得許可。因而拉威爾只好要親自下筆作曲,自旅美返國之下.在一九二八年六月至十月間根據「西班牙一阿拉伯風味的主題」(拉威爾自己說),埋首於譜製『波烈羅』。那年夏天,拉威爾在聖詹.德.露斯時,曾穿著游泳衣坐在鋼琴前,給朋友彈曲調時說過這樣的話:「你不覺得這個主題很能夠有作為嗎?我很想把這個主題根本不要發展,全然借助於管弦樂一點點加勢之下,不斷予與重複」 |
Copyright © 2003 www.leestudio.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