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節
元宵節,不免俗地一定要吃湯圓、賞燈。農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可說是為農曆新年劃上句點的一個節日。為時三個星期之久的新年至此告一個段落。台灣人在這個節日會有花燈遊行,廟市裡有花燈設計的比賽,民間也有猜燈謎的活動,可說是收放心之前的一個佳節。台灣的平溪、十分一帶送有放大橙的特別習俗,平溪十分在台北僻遠的山區,早期入山開墾的漢人,常遭土匪打劫殺害。待盜匪遠離,民眾便以放天燈互報平安,一直到今天,成為當地的一個特色。
除了花燈,放天燈之外,鹽水鎮另有一個別其風格的活動,便是鹽水烽炮。相傳清光緒年間,鹽水長期為瘟疫肆虐所苦,居民在元宵節關帝,請出關帝君出巡,沿途並大放煙火炮竹助陣,沒想到瘟疫因此絕跡。從此鹽水居民在元宵節放鞭砲;規模愈演愈烈,而發展成今日聞名的鹽水烽炮。每年元宵節總有數萬人湧入鹽水鎮,觀看數萬枚沖天炮整夜凌空鳴放的奇觀。一般台灣人在元宵節這天,也會準備元宵甜點過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慶之一,在中國的各個省份也有許多有趣的習慣,大家一起看一下!
〔福建省〕泉州花燈非常有名。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淨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廣東省〕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
〔河北省〕在元宵節中,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江蘇省〕武進縣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雲南省〕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客家的鹹湯圓
-
將肉絲、香菇、紅蔥、蝦米等材料炒熟,再加入水熬煮成湯。
-
加入茼嚆及已燙熟的湯圓(沒有包餡的那種)。
-
在裝盛前灑上一把芹菜及香菜,一碗料多味美的客家鹹湯圓就大功告成囉。
糖焦小湯圓
-
將小湯圓均勻裹上太白粉。
-
再把油燒熱,將小湯圓放入油鍋中。
-
用熱水將紅糖調開,待湯圓快熟時,倒入鍋中,讓小湯圓能沾上糖焦。
-
甜蜜蜜的糖焦小湯圓就OK囉!
中元節
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台灣人稱之為“七月半”。正午的時候要準備牲禮,菜飯祭神和拜祖。此外中元節還要舉行普渡。由於受到佛教輪迴及地獄說的影響,相傳七月一日為地獄開門日,七月三十日為關門日,整個七月都是鬼月。幽冥界的亡魂會來到陽間,向人索取食物,所以要在七月十五日行普度,施食給孤魂野鬼。祭品有珍果素食、三牲、五牲,也有賽豬公的盛會。普度除了各家私人祭拜的"私普"之外,還有整個村鎮的活動,稱為"公普"。最於熱鬧的,莫過於三峽的普度盛況。
普度另有一個“放水燈"的活動。放水燈是在七月十四日的晚上舉行,目的在迎接水中的孤魂,引導他們上岸接受陽間的普度。同時岸邊還要擺設供桌,供俸三牲、菜飯、銀紙。並由僧道頌經招魂,各宗親再燒紙錢濟助,一間間給孤魂暫時棲身的水燈,就由各宗親抬送進入水府,把普度的消息傳送到幽冥的彼岸。聽說那個姓氏的水燈漂得最遠,那年的運道就最旺。基隆八斗子盛大的放水燈可說是中元節活動的最高潮。

南瓜布丁
材料:
- 南瓜500公克
- 玉米粉30公克
- 鮮奶油1杯
- 糖80公克
- 蛋黃2個
- 香草片2片
- 全蛋2個
- 焦糖糖醬1份
作法:
-
焦糖倒在布丁模內。
-
南瓜切塊蒸熟後,篩過,加入糖及玉米粉攪拌均勻,調八全部之蛋及磨粉之香草片,攪拌均勻,倒入鮮奶油,調好後放入布丁模內。
-
準備一烤盤,內置水,放入布丁模,放入烤箱,以121。C(250。F)半蒸烤約50分鐘。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是民間很重要的一個節慶。傳說那天是〝月光神媽〞的誕辰。在月亮尚未升起前,各家便結燈掛綵,在門前擺設香案,祭拜"月娘〞。拜月最主要的供品便是月餅,還有生花,應時鮮果如文旦或抽子。祭拜完畢後,便一邊賞月,一邊分食月餅。相傳八月十五的晚上,如果晚睡會延年益壽。所以這一天晚上大家都通宵達旦,賞月飲酒作樂。
月餅種類繁多,外皮以麵粉糖油等材料做成,裡面則包有蓮蓉、棗泥、紅豆、鳳梨、蛋黃、五仁等等不同。台灣人稱月餅為〝中秋餅",除了自己食用外,也有贈送親朋好友的習慣。所以每到中秋節前,各家餅店便推出各種款式的月餅,包裝精美講究。有些較有名氣的老店,甚至有客大擺長龍等候買的現象。中秋節是月圓人也圓的節日,即使是無法趕回家團圓的,家人也會為之留下一份餅食。
豆沙小西餅
外皮材料:
- 牛油 50公克
- 低筋麵粉 200公克
- 蛋l個
- 糖粉 40公克
- 黑芝麻少許
內餡材料:
豆沙 300公克
作法:
- 糖粉與麵粉分別篩述。
- 牛油與糖粉打發後,加入蛋續打,然後與麵粉拌勻。
- 將麵團搗成約六公分寬之長條狀,豆沙搓成長條,以麵皮將豆沙捲起,捏口朝下,將豆沙捲切成約三公分之小段,刷上蛋黃水,灑上黑芝麻,放在烤盤上,以176。C(350。F)烤約25分鐘,至呈金黃色即可。

滿月
台灣人對嬰兒的滿月很重視,尤其是家中頭胎的男嬰,更是受到特別的禮遇。在滿月這一天,要把嬰兒頭上的胎毛剃掉,剃髮前先將煮好的雞蛋和鴨蛋的水放入臉盆中,再放入石頭一個,錢十二文,蔥少許,雞蛋一個。石頭表示嬰兒有健康的身體,錢代表長大後大富大貴,蔥則使頭髮黑,鴨蛋使嬰兒像鴨蛋一樣長大,雞蛋使嬰兒將來臉像雞蛋一樣美麗。
在滿月這天,要以油飯雞酒供奉神佛祖先,並宴請親友。嬰兒的舅舅們依照習俗,在這天送來"頭尾",包括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一切衣物,還有金鎖胸飾,手環項鍊等金飾,以為慶祝。其他親友也大多以衣物為賀禮。受賀的嬰兒家庭就以油飯,米糕為答禮。或贈之以酥餅和圓仔。
油飯
STICKY RICE
(iu-png)
材料:
- 薑
10片(放塑膠袋內打碎)
- 長糯米 2杯(浸水過夜,至少四小時以上)
- 麻油
5大匙
- 熱水
1 1/4杯
- 醬油
4大匙
- 豬肉
4oz(切絲)
- 香菇
5朵(切絲)
作法:
- 1、薑粒放入麻油內炸黃撈起,加入肉和香菇炒香
- 2、放入倒掉水的糯米,加醬油翻炒均勻。
- 3、加熱水一半,蓋上蓋子,分鐘後,翻面再加入另一半的水炒至熟,然後蓋上蓋子,蓋上十分鐘即可食用。
- 4、4-6人份。
STICKY
RICE (iu-png)
2 cups long grain sweet rice
- 5 dried black mushrooms
- 10 slices singer
- 4 ounces boneless pork
- (e.g pork butt or center cut pork chops)
- 5 tablespoons sesame oil
- 1 1/4 cup hot water
- 4 tablespoons soy sauce
Yield: 4-6 servings
Pre-cooking preparation:
a. Place long grain sweet rice in a large bowl and rinse thoroughly. Cover with water and
soak for at least 4 hours. Drain.
b. Soak dried mushrooms in hot water for 10 minutes or until soft.
Wash mushrooms thoroughly and Finely slice into thin pieces.
c. Crush ginger slices in a plastic bag with a rolling pin to
release flavor from ginger.
d. Slice pork into thin pieces.
Heat wok and add sesame oil. When sesame oil is heated, brown crushed ginger in sesame
oil. Remove anger from wok. Brown pork and mushrooms in remaining sesame oil.
Add sweet rice and soy sauce to wok. Mix all ingredients thoroughly. Add 1/2 cup of hot water. Cover wok and cook at high heat for 2
minutes. Stir mixture and add remaining hot water. Keep stirring until the rice is cooked or becomes
mnslucent. Cover wok and cook at low heat for additional 10 minutes. Serve.
Alternative cooking method:
Add all (1 1/4 cup) hot water to wok at once. Cook rice at medium heat.
Stir rice mixture until water is absorbed.
Put rice mixture in inner pot of 6 cup rice cooker.
Put 1/2 cup water in outer pot. Rice is done when rice cooker automatically shuts off.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與春節、中秋同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接近夏至,民間一般認為過了端午,夏天才真正開始。而炎夏酷暑時疫流行,端午節的起源,因此也與這些辟邪驅瘟的習俗有關。例如沐浴蘭湯,或以昌蒲與艾草煮沸後放入浴水中,傳說這樣洗澡後可保一年不被疫氣所
侵。台灣人以艾草昌蒲和榕樹葉做成門飾,懸掛於門,它的功用也是辟邪驅瘟。端午節未成年的兒童還流行佩掛香包,香包裡面包有雄黃等材料,顏色形狀不一。最受歡迎的是老虎,因為老虎象徵體魄強壯。
端午節又稱做詩人節,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文學家,因為遭謗被謫於江南,感時憂國,而於五月五日自沈於汨羅江,想以此達到死諫的目的。死後人們感動於他的忠貞愛國,而將包以竹葉的飯團,做成三角形的粽子,投入江中,弔祭他的亡魂。粽子的由來已
久,種類也很多,台灣人除了與中國大同小異的肉粽甜粽之外,另有鹼粽,可以冷食。端午節的時食,粽子外還有綠豆糕及鹹鴨蛋。因為綠豆鹹蛋是涼性的食物,有去痧消暑的功能,不過不及粽子的普遍。
端午節有龍舟競賽,這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水上活動。今日台灣每到端午節,台北的淡水河、台南、礁溪、鹿港、高雄等地,都有精彩激烈的龍舟比賽,吸引民眾加油圍觀,氣氛緊張熱鬧。
七夕
農曆七月七日的七夕,有著一個浪漫動人的牛郎織女故事。傳說牛郎織女成婚後,疏於職守,織女不再織布,牛郎不再耕田,因此受到天帝的處罰,每年只有一度在七夕的時候,才在由喜鵲搭成的橋相會。七夕因此成為少女重要的節日,稱為"乞巧節"。少女在月下設香案,供奉鮮
花,果物,及化妝品向織女燒香祈求,希望能有織女一般的好手藝,又將祭獻的化妝品分成兩半,一半投到屋頂上給織女,一半留給自己使用。傳說與織女共享化妝品,便能保持青春美麗。七夕的時食有巧果和圓仔。
台灣在七夕有拜七娘媽的特殊習俗。七月七日傳說是七娘媽的誕辰,七夕又叫做"七娘媽生"。七娘媽傳說原先是源自織女,也有說是指天上的七顆小星,為織女的守護神。台灣民間別說是兒童的守護神。兒童在週歲的時候,要往七娘媽廟祈願。此後每年七夕祭拜,直到兒童長大到十六歲為止。拜七娘媽在黃昏的時候才開始,在門前或庭院中祭拜。供品是雞冠花,圓仔花,以及白粉胭脂,油飯和一種特殊的五色彩紙,另還準備一盆水及一條新毛巾,供七娘媽梳妝用。拜完也如"乞巧節" 一樣,將白粉和花束一半扔向屋頂。等到家中兒童長大到十六歲,在七夕這天就必須到七娘媽廟去遠願。用麵線粽子及色紙紮成的七娘媽亭祭拜,感謝七娘媽十六年來的平安保佑。
七夕可說是輕鬆別緻,頗有情趣的一個節日。
重陽節
重陽節在農曆約九月九日。因為九為極數,日月同為九,值得慶祝。發展到後來成為敬老節,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夠享受長壽富貴。重陽也是登高日,古人認為登高可以趨吉避凶。後來演變成為登山郊遊,也算是一種健身的活動。除了登高之外,再加上飲菊花酒和賞菊,頗有詩意。
重陽節已經進入秋末,可以開始食用羊肉以祛寒進補。民間一般認為羊肉是熱性的食物,只宜於秋冬才食用。又因為"羊"與"陽"同音,也有過節應景的味道。此外重陽還有習俗,插放茱庾在家中,據說這樣可避免災禍的發生。茱庾是一種回香料的植物,有吳茱庾,食茱庾,小茱庾等多種。自古就被認為具有辟邪的功能。
重陽節也有重陽糕,或稱之為花糕。是用麵粉與糖蒸成的甜點,裡面夾雜了栗子、松子、石榴子、肉末等,糕上並插上五彩紙剪成的小旗,好看也好吃。
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之目。大概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民間常說冬至是大過年,過了冬至就長了一歲,從前台灣人過冬至約隆重性,和過年不相上下。現在雖然比較沒有像以前那樣重視,但也保留了許多的習俗。例如在冬至那天,家家戶戶都準備"冬至圓",要做成紅白兩色,包
餡的大如雞蛋,稱做"圓仔母"。有餡的祭祖,無餡的拜神。在神位及祖先牌位前,各放三碗。祭祀過後,全家上下床、桌、窗、門、井、櫃各放一、二粉團子。豬舍、雞舍、牛欄則放一碗,這是一年中的謝恩,偏勞這一年來的辛勞,也是祈求將來的福氣。

有的沒的
- 花瓜蒸肉
- 材料:
- 1. 絞肉 400公克
- 2. 花瓜罐頭 1罐
- 3. 蒜末 1/2大匙
- 4. 胡椒粉 少許
- 5. 水
2大匙
- 6. 玉米粉 1大匙
- 7. 酒
少許
作法:微波爐新煮法
- 花瓜剁碎,連同花瓜汁、絞肉及所有調味料充分攪拌均勻置容器中,覆蓋,以70%電力煮十分鐘
- 即可。
-
- 豆瓣牛肉麵
- Bean
paste-flavored beef with noodles in broth
材料:
- 牛肉900公克,蔥(切段)3枝,薑3片,蒜瓣3粒
- 醬油3/4杯, 黑豆瓣醬1 1/2大匙, 辣豆瓣醬1
1/2小匙
- 水8杯, 料酒2大匙, 糖1大匙, 八角2粒
- 蔥(切粒)1/2大匙,醬油1大匙,麻油1/4小匙,胡椒少許
- 紅燒牛肉汁、滾水各1杯
- 青菜450公克(12兩), 乾麵條450公克(12兩)
作法:
- 牛肉洗淨,切成四公分之塊狀。
- 油2大匙燒熱,將(一)、(二)料按順序放入炒香,
- 再入(三)料及牛肉燒開,改小火續煮約1小時至牛肉爛湯汁剩約6杯,即成紅燒牛肉。
- 多量水燒開,先將青菜的入燙熟撈出。再放入麵條煮約4分鐘至熟撈出。
- 麵碗內放入(四)料,煮熟麵條及青菜,再加入適量的紅燒牛肉即可。
Bean
paste-flavored beef with noodles in broth
2 lb. (900 g.) beef
3 green onions,
3 slices ginger root
3 cloves garlic
3/4 c. soy sauce
1-1/2 T. bean paste
1-1/2. hot bean paste
8 c. water
2 T. cooking wine or sherry
1 T. sugar 2 flowerets star anise
1 Serving:
1/2 T. green onion, diced
1t. soy sauce
1/4t. sesame oil
pinch of pepper
1 c. each: liquid from cooking
the beef in step (2),
boiling water 1 lb. (450 g.) vegetable
of your choice
1 lb. (450 g.) dry noodles
- Wash the beef and cut into 1-1/2" (4 cm)
cubes.
- Heat 2 tablespoons oil in a preheated wok. Add the ingredients
of (1) and (2) one by one in order and stir-fry until fragrant.
Add (3) and the beef and bring to a boil. Simmer over low heat about one hour until the
meat is cooked soft and the liquid is reduced to 6 cups.
Retain the liquid for use in (4).
- Fill a pot a little over half-full with water and bring to a
boil. Blanch the vegetable in the boiling water until just cooked. Remove.
Cook the noodles in this water until done, about 4 minutes. Remove.
- Put (4) in each of 6 serving bowls. Put one portion of the
noodles, vegetable, and beef in each bowl and serve.
Taiwanese Homestyle
Cooking: A Guide to Taiwanese Cooking
For order additional copies, please write
to : NATWA-NorCal, 2750 Foothill Road, Pleasanton, CA 94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