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華語,我更愛台語

蔡東明

最近在華語拼音的問題上,有「漢語」和「通用」之爭,連帶引發了中國和本土意識之論。台語拼音好像置身事外,所謂「豎高山,看馬相踢。」其實,這是不應該的,踢來踢去一定有一天會踢到我們的「教羅」,為何不及早提出一套以「教羅」為基礎加以改良,供台灣的華語、台語、客語、原住民共同使用的「共用拼音」呢?
首先請看表一所列語音領域較為廣泛的拼音系統,是十六、十七世紀由西方傳入的,使用於中、日、韓、印度、巴基斯坦等語言中。因應各地方不同語言,當然也做了適度的增減或修正,力求符合各地特殊音質。從這個表很容易看出「漢語」和「通用」的是非。

一、「漢語拼音」的錯誤,是「乞食趕廟公」!

我們都知道ㄅ是P,不是B;所以爸爸是Papa,不是Baba(肉肉),北京是Peiching,不是Beiching(馬京),台北是Taipei,不是TaiBei(抬馬)。華語只選用其中直欄(a),但選錯了。它應該用直欄(d)才對;所以我說「漢語」佔錯了位置,讓台語該用B而用不上。不正像諺語說的「乞食趕廟公」嗎?直接選用直欄(a)的B 、D、G等只求自己整齊方便,卻佔用了台客語的音位。這是造成錯亂的最主要原因。

二、「通用拼音」的錯誤是「張冠李戴」!

「漢語」錯的地方,「通用」也都錯了。更甚者,它把系統也改錯了。J的位置應該在直欄(e),怎麼可以將一個字隨意調動到前面的直欄(a)?所以不捲舌的齒音是J、C、S,捲舌的齒音是Jh、Ch、Sh,系統大亂。「通用」設計之初是為了改良「漢語」。針對「漢語」用J、Q、X表示ㄐ、ㄑ、ㄒ,「通用」做了正確的選擇:子音不變,母音改。因此ㄐ、ㄑ、ㄒ是Chi、Chhi、Si;ㄗ、ㄘ、ㄙ是Chj、 Chhj、Sj立意很好,可以把最奇怪的J、Q、X從此廢棄;但是用J是否恰當,或用其他建議音標ii或ir值得討論。

「通用拼音」自創一格,標新立異,以利用閒置的羅馬字母,拼湊華、台語音標而洋洋自得,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語音學不是拼圖遊戲,這是沒有意義的。

三、「教羅拼音」的缺點是「我不改,你奈我何」?

「教羅」設計之初,它的對象就是台語,不含華客語。它謹守在上列的直欄(c)(d)(e)(f)音位上,其中B和G在直欄(a)也是正確的。「教羅」的缺點是老化和沒有捲舌音,所以少年學子是不可能使用的。其實,因為捲舌和不捲舌的子音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所以在橫列的(5)另加捲舌的記號就可以。這裡借用國際語Esperanto的符號,用“ ”放在音標上方,如Ch、Chh、J、 S,則十分明顯易識,值得考慮如下表二。

「教羅」使用Ch、Chh有一百三十年歷史,能不能改,要不要改,留待專業學者決定。C、Ch用的人愈來愈多,是值得推動的。「漢語」使用Z、C是中國政府的事情,不能變動。我們的政府可以決定的是,一定要在C、Ch和Ch、Chh之間擇一而行。這樣子,才能有一個完整的共用音標,同時讓華語和台客原語共同使用。

四、「共用拼音」的理想是「不分中外,大小通吃」!

【表二】橫列(6)是外來語的備用音標,雖然都不在我們的本土音素中,但是應該加入「共用拼音」,可以增加外來語的接受度,並幫助學習其他語言的能力。從幼稚園到老人大學,從台、華、客、原語到任何外來語,都用同一套的拼音系統。Coffee可以拼音為Kofi;Cafe為Kafe。韓國人說Kopi,日本人說Kohi。因為他們的語言學家沒有教他們讀F,反而用P代f,用h代f。這些都是語言學家的錯誤和責任。希望「新教羅-30」可以免除這個困擾。

「教羅」從來就是拼音問題的老大,但是「教羅」一直堅持不改,毫無妥協餘地。假如「教羅」有心要改,就要放大心胸進行改造整合。其中教育部承認的TLPA是最容易合作的對象,系統正確,觀念也正確。相信振臂一呼,一定很多人會以「新教羅」馬首是瞻有所回應,再立百年大業。

語音學上不談政治,但我們還是要說:「兩岸一邊一套,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